藝術表演
「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的個展名稱取自馬克思《共產黨宣言》語錄,正如策展人廖廖所言,若從原文語境中抽離,這句話可能是今日這個時代的最佳的注腳,廖廖提到:「互聯網、全球化、消費主義、人工智慧潮水般洶湧而至,使得今天的權力結構、知識體系、傳播方式、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以往我們認為堅不可摧的信仰、權力、文化、甚至體制,逐一煙消雲散。此種改變不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而是以一種潛移默化但勢不可擋的方式吞沒了我們。……史金淞以『個體身份』去體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嘗試用作品來剖析、消解、重建新時代的生產方式、權力結構、知識場域。以此來完成一種「個人的公共性」,這是史金淞獨特的創作思維與方法論。 」展出作品《華山計畫》圍繞著充滿文化象徵意義的名嶽華山發展而成,藝術家「偽造」了許多被磨損的生活用品,創造出一系列人們日常生活的痕跡,探索人在既定的文化秩序與價值體系中的生存模式,進而質疑現行的文化氛圍、文化價值對於人的塑造與異化。而藉由「燃燒」探討文明變遷的《1200度》則延續了史金淞貫用的焚燒與碳化手法,通過1200度這個促成了青銅時代之「人類文明的臨界點」,消解了物質在原有文化系統中的意義,隱含著破壞與毀滅、潔淨與重生的意味。 《金蟬脫殼》一作指向「存在」的探討,史金淞將瓜果、玩具各式雜物放在電解銅溶酸裡,物品在被溶解的同時留下了一張銅的外殼。作品一方面呈現物質消失與重生的臨界點的邊緣狀態,另一方面,藉由實體消解、面具存留的形式,讓我們直視今日虛擬時空中,內在與表層、實體與面具的關係。這些物件深具文人氣質,卻缺乏傳統文玩被賦予的種種道德與文化象徵,同時消除了傳統文玩的文化身份與階層等級的標籤,探討當文化身份與階層標籤被模糊化之後,我們如何定義個人的存在。
同樣在解構方法中重新建構出傳統的還有本次展出的三聯作《經變圖》和《千創園》,《經變圖》以莫高窟的《藥師經變圖》為原型,用茶水為墨,將日常物件的輪廓或局部印染於宣紙上,在傳統水墨的觀賞中隱約顯現菩薩的意象,以破壞性的解構方式渲染出宗教畫的莊嚴與神聖,對應著藝術家在《千創園》作品對於工作室殘垣的再創造,也實踐史金淞以「解構」或「破壞」的方式讓事物的表像與幻象煙消雲散,暴露出內在的本質真相。在藝術家看來,也唯有如此,才能直面、剖析這個巨變的時代,避免自身成為煙消雲散的一部分。關於史金淞,史金淞,1969出生於湖北當陽,現生活於北京和武漢。主要創作包括有雕塑裝置、繪畫和現場體驗性的戲劇表演,通過這些藝術形式,他冀圖表現對短暫日常生活、物質的非永久性的關注,並透過它們暗示的方式找到救贖。他的創作既參考中國傳統與神話,也同時暗藏著試圖改善一個新的潛在系統價值的意圖。 2010 年,史金淞先後獲得亞洲藝術論壇獎提名和瑞信今日藝術獎提名。
(照片左:史金淞, SHI Jinsong,作品《千創園擺件#15》,Qian Chuang Garden #15 ,建築殘骸2011~2012, Qian Chuang Garden #15 ,Bricks and cements(1 pieces),140x52x42cm)
(照片右:《1200 度 No.14》,1200°C No.14,2013,經過 1200 度燒熔的建築殘骸、日常雜件等,Building debris and daily sundries burnt under 1200°C)( NFG, www.NeoFashion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