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

「向巴赫致敬」音樂會-44位臺灣三代鋼琴家 跨世代聯手創下世界紀錄

由葉綠娜、魏樂富策劃,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主辦,繼2014年「貝多芬35首鋼琴奏鳴曲全集」系列音樂會大獲成功,續於2017年舉辦「布拉姆斯逝世120週年紀念」系列音樂會廣受好評之後,更加確信讓年輕習樂者認識音樂(作曲家)作品全貌,共同參與並完成一件前所未有的創舉,是音樂教育的正確方向。故3B中的經典— —巴赫的全鋼琴作品,便應運而生為3B系列音樂會中更浩大的計畫且是最重要的挑戰,在2019年夏季展開。從7月28日巴赫逝世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開始至8月2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與蘆洲功學社音樂廳,共12場演出,向巴赫致敬。規模和編制皆盛大的「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締造世界壯舉。早先「貝多芬35首鋼琴奏鳴曲全集」系列音樂會由10位,年紀從13歲到27歲,而後「布拉姆斯逝世120週年紀念」系列音樂會則邀集19位,年紀從15歲到36歲的傑出台灣青年鋼琴家參與演出。「向巴赫致敬」系列音樂會,擴壯更進而橫跨老、中、青世代,從65歲到10歲,齊聚高達44位台灣優秀三代鋼琴家馬拉松接力演出巴赫全鋼琴作品,包括魏樂富、葉綠娜、徐嘉琪、廖皎含、鍾曉青、嚴俊傑、汪奕聞、章韶洵、程致彤、鄞蔚婷、蔡育書、黃時為、李臺軒、王大維、陳韻安、鄭杰、黃俊瑜、謝雨辰、胡榮、簡菁瑩、李宜軒、康峯、許珊綺、張順富、蔡巧儀、陳映竹、陳麒向、黃立瑋、鍾明仁、趙奕翔、黃泰為、林東毅、劉倩妤、何雅筑、何家歡、黃子嘉、潘致允、劉媛心、巫熹芸、李聿惟、李㫙臻、李昍㦉、楊開朗、黃子寧。跨世代聯手創下世界壯舉。其中黃時為、王大維、陳韻安、胡榮、許珊綺和黃子嘉更一路從貝多芬、布拉姆斯至巴赫,3個系列音樂會全程參與,伴隨一同「成長茁壯」。策劃人葉綠娜與魏樂富提到,會規劃此3B系列音樂會,最主要是希望鋼琴家們可以跟隨作曲家所有鋼琴作品的脈絡,從基礎開始用心去體會音樂本身的精神和音樂的美,然後讓自己的優勢得以發揮。而鋼琴家們亦少有機會可以將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全部研讀完整,透過參與這樣的系列音樂會,可以沉澱自己,重新用心品味作曲家的創作,參與演出的鋼琴家們同時也可以相互觀摩切磋,而不是沉溺自我,相互競爭比較,透過團隊接力的合作精神,一起成長,一起共同完成壯舉。而魏樂富更提到,彈過鋼琴的人或許會以為自己很瞭解巴赫,但事實上其所認識的巴赫如同遠觀一座山,只看到山的其中一面,而非全貌,經過這場「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後相信更加體認到巴赫作品的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關於這次演奏的全鋼琴作品,葉綠娜表示巴赫作品主要分成兩大類,宗教的與世俗的,鍵盤樂器創作大部分是屬於「世俗」的非宗教音樂。這次的演出除了巴赫自印自銷的四冊鍵盤樂器練習曲集(Clavier Ü bung)中的作品之外,也演出許多早期,未完成的樂曲。7/28首先登場「創意曲、小前奏、賦格」是巴赫教導學徒、學生們和寫給小孩的樂曲,他自己的兒子們就是其中,巴赫會在他們面前完成作品,讓學生們看見創作的過程。第二場的幻想曲「聖詠前奏與賦格」與第四場的「奏鳴曲、序曲」包含了一些較不為人知的作品,其中不乏未完成的習作,然而從這些樂曲可以看見日後成熟作品的影子。在巴赫的兩冊平均律,讓我們看見他對「聲音藝術」的虔敬之心,視自己的藝術為宗教,他感受每個在平均頻率中調性所特有的靈魂與精神,為後世寫下了不朽的典範。在組曲系列中,可看見巴赫比較「輕鬆」,有時甚至「詼諧」的一面,組曲就是一組的舞曲,虔誠的巴赫視三位一體的象徵數字為神聖,幾乎組曲中的數目都是與三有關的倍數,這些來自各地的舞曲節奏在巴赫手上,成為了他教育子女與學生的經典。「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鋼琴從一架到四架,8/21的協奏之夜,還有廖嘉弘率領與指揮台北世紀演奏家室內樂團加入陣容,鋼琴家由魏樂富、葉綠娜、徐嘉琪、廖皎含、鍾曉青、嚴俊傑、汪奕聞,台灣頂尖音樂家精彩壓軸。此外,每場音樂會前30分鐘都有音樂家導聆,引領樂迷進入巴赫的世界。不論學理或技藝,12場內容與層次場場豐富可期,切勿錯過。( NFG, www.NeoFashion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