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

《王心心作場—江畔. 相逢》唱給自己的靈魂聽 心在何方 聲在何方

 



12月14-15日即將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的《王心心作場—江畔. 相逢》,是一場由林懷民促成,美學大師蔣勳同台詮釋的文學劇場,除了再現經典作品《琵琶行》之外,新作《春江花月夜》將可聽到王心心摸索當代南管創作,及對人生體悟的醇韻之聲。

傳統南管原以合奏音樂的型態盛行於民間館閣,國寶級南管大師王心心卻多以獨奏家身份進行創作及跨界合作。而最一開始鼓勵她「一個人即是一個劇場」的即是林懷民。2006年,林懷民第一次交付王心心《琵琶行》的文學功課,並告訴她: 「你的每一次彈撥就是舞蹈,你的眼神就是戲劇」,她一個人走上舞台,緩緩唱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必何曾相識」,完成如今兩岸南管界都認為是當代最值得傳世的文學南管作品。「王心心代表的不只是她這個人,而是整個南管藝術。」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初唐詩人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造就「孤篇橫絕全唐」的成就,聞一多甚至評價為「一番神秘而又親切的,如夢境的晤談,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全詩僅僅三十六句,卻讓王心心不斷寫好又放棄週而復始的挫折裡,「難度高太多了,這首詩雖然抽象,但讀來氣象萬千,之前常用的曲牌寫好後都覺得太小家子氣了,一直到最後我使用了《三不和》這個譜,是比較少人彈奏的轉調變奏曲,疊拍及原曲重覆,不斷輪迴,就像詩中所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面對大自然時間流變的大哉問。」《春江花月夜》是蔣勳最喜愛的唐詩,開唐之作,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句句翻新,層層疊疊出一幅幽美邈遠的良辰美景。蔣勳說,這一次的演出最大的挑戰是「聆聽」,「我們今天的視覺幾乎完全閹割了聽覺。很多朋友在看連續劇,需要依賴字幕,我們已經失去了用聲音去聽東西的能力。」蔣勳表示,這次的舞台是一個「聽覺甦醒」的挑戰,「我們將完全不使用字幕。」蔣勳強調,「讓自己完全回到聽覺的世界,純粹用聽覺去感受王心心聲音這麼優美的一個傳承。」製作人盧健英表示,多年來聆聽南管,更能體會東方傳統音樂在緩慢與重覆之中,賦予身心平衡的音響美學觀,聆聽南管音樂裡的弦外之音,最高境界正如白居易所寫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從容不迫的聲音能讓我們達致坐懷不亂,從容不迫正是我們想提出來的價值」。配合這次的演出,心心南管樂坊也在雲門劇場舉辦一場「聆聽—南管身心覺察工作坊」,12月2日場已報名額滿,12月28日在雲門劇場加開第2場,每位600元,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照片:左-劉慶隆攝 , -盧健英攝)( NFG, www.NeoFashion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