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幕 串連臺博館、勸業銀行舊廈、南門工場 形成新文化連線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為「臺灣博物館系統」四大館舍之一,座落於臺北舊城北門外,自二十世紀初期起,先後曾是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臺鐵總局的本部,作為臺灣鐵路營運總部達七十年。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臺博館負責修復與再利用為博物館。蔡英文總統、文化部長李永得、交通部長林佳龍及修復過程中的建築師、匠師等共同出席,宣告鐵道部園區將於明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鐵道部園區內的古蹟本體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電源室、食堂、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六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為臺博系統中面積規模、建物數量最多之館舍。蔡英文總統今日特別出席開幕典禮,祝賀臺博館鐵道部園區經過16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修復正式開幕,總統表示鐵道部園區是臺灣工業科學及鐵道發展的發源地,雖歷經政權更迭,但仍持續成為全臺鐵路系統運作及管理的中樞,見證了百年來臺灣的發展及變遷;蔡總統並特別感謝當年擔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坤院長及文建會同仁的支持推動之下,才能順利推動「臺灣博物館系統」,保存及修復舊城區的古蹟;並感謝臺博館及交通部臺鐵局共同合作古蹟修復、參與古蹟修復的專家學者及匠師。總統也特別肯定透過修復除了保存有形的文化資產,也保留建築知識、工藝技術等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期待在防疫新生活的階段,國人可以至鐵道部園區參觀體驗豐富、多元的文化資產。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特別感謝蔡英文總統、行政院、交通部,以及修復過程中所有的建築師、匠師及各界給予的協助。鐵道部園區的開幕代表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利用兩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臺灣博物館系統」串連臺博館、勸業銀行舊廈、南門工場,加上如今的鐵道部園區,構成以臺北市發展為核心的博物館群,「除了象徵國家對文化的重視,也讓我們的下一代、國際友人可以有效的認識臺灣文化」。第二個重要里程碑則是文化部與交通部攜手合作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李部長指出,鐵道帶動臺灣的現代化,也是臺灣人共同的記憶,期許臺博系統及國家鐵道博物館,持續扮演保存及推廣國家重要鐵道文化資源特色的角色,讓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典範及觀光的亮點被世界看見。交通部部長林佳龍表示,鐵道是現代化的指標,過去比較著重公共運輸部分,近年則重視鐵道文化、經濟、觀光等面向。2020年訂為鐵道觀光年,交通部與文化部去年並共同推動爭取國發會預算,希望在全臺成立鐵道文化城市,例如苗栗的鐵道火車博物館、彰化的扇型車站、嘉義的森林火車、高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等,以及去年經過立法院支持成立鐵道中心。從鐵道、現代性的發展,凝聚臺灣意識,成為邀請世界來臺觀光最重要、吸引人的主題。



 



鐵道部園區以「現代性」為展示定位,除策劃結合園區歷史背景與古蹟建築脈絡之「鐵道文化常設展」及「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常設展」外,亦針對親子觀眾策劃「蒸汽夢工廠」兒童展,以及因應館舍地理區位,以1970至1980年代臺灣鐵路縱貫線電氣化及末代蒸汽火車行駛的時代,臺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動工前臺北第三代火車站周邊場景,重現臺北城區各式柴油機車、電力機車及電聯車運行的「臺灣平行線上的動力革命」鐵道動態模型常設展。開幕首檔特展,特別策劃「異論現代:1935臺灣博覽會」及「臺灣鐵道旅館」二檔特展,帶領觀眾重返「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探索當時人們如何回應現代體制;並邀請觀眾體驗1908年因應縱貫線鐵路開通而建造的臺灣第一座西式旅館「臺灣鐵道旅館」,認識臺灣現代性發展的軌跡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近年來臺博館致力推行「臺灣博物館系統」,以臺博館本館座居臺北城東西主軸與南北次軸交叉點為起點,規劃串連「古生物館」、「南門館」,配合各館舍建築的歷史脈絡,重新再利用與活化古蹟建築,讓觀眾見證臺灣自然史、產業史與近代人文歷史的發展,呈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並以「現代性」、「永續性」、「文化傳承與創新」為核心精神,傳遞博物館的內涵及能量。臺博館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2013年簽訂合作契約,推動鐵道部保存活化,由臺博館於2014年啟動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修復再利用第一期工程,並接續進行園區4、8、9號建物修復再利用工程、園區景觀工程、室內裝修工程、清代機器局東側圍牆及石板道修復再利用工程、常設展工程等籌建,並於今年完成最後行政中心20號建物修復再利用工程、園區四周整合工程及常設展佈展後正式開館營運。鐵道部在修復過程中並分別榮獲許多殊榮,包括公共工程金質獎、第一屆光環境獎及文化資產保存獎。(NFG, www.NeoFashion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