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數位雙生垂直整合應用特展》藝術進入以用戶為核心的Web 3.0互聯網時代

  回顧現當代藝術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當代與過去的差異與轉變。從二十世紀起,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帶動資本與社會結構快速改變,促使西方藝術界不斷地反思藝術在當代社會的脈絡下重新定位的問題。從早期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反思攝影技術普及影響藝術創作,提出「靈光消逝」;杜象(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 1887-1968)利用「現成品」創作,突破藝術界過時的思維;到二戰後60’s年代美式資本主義引入藝術市場,帶動了藝術以及相關產業快速地發展的同時,也改變了當代社會對藝術的認知與詮釋。法國思想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在80’s年代針對消費社會裡的擬像(攝影)所提出深刻省思的「藝術消逝」,以及美國哲學家丹托(Arthur C. Danto, 1924-2013)提出藝術史宏大敘述的時代結束,新的藝術興起的「藝術的終結」,引起熱烈爭辯;學者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 1949-) 針對文化傳播與接受之間的權力關係,提出後殖民「模擬(mimicry)、矛盾狀態(ambivalence)及混雜性(hybridity)」的批判省思;以及90’s以來布希歐(Nicolas Bourriaud, 1965-) 從整體人類關係和社會背景發展的藝術實踐的觀點「關係美學」,促使人們思考藝術實踐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性,從而探索當代藝術創作和世界的新型關系。 從上述學者們的論述與見解,可以清楚地看見「藝術」與社會變動緊密關聯,同時高度進展的數位科技,對於創作理念的再現模式,異於以往,觀看者對藝術品的欣賞方式,不再局限於過去美術館所塑造的觀看禮儀與行為—一種崇敬的、保持距離的凝視,而是可以透過VR頭顯設備,在虛擬世界裡盡情地移動觀看的位置,可以不停地變換觀看的視角,甚至能大幅度地縮放作品,觀察極細微的組成。新科技能協助觀看者捕捉以往實體世界觀看過程中不可見、也不能被見的特質,翻轉了拉岡 (Jacques-Marie-Émile Lacan,1901-1981)理論架構中的「誤認」(misrecognition)與「想像」(fantasy)的詮釋,帶動觀者思考存在與不存在的「真實」。





為了回應這個數位發展趨勢,今年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特別策劃《數位雙生垂直應用特展》,介紹「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技術在藝術界的多重應用。「數位雙生」又稱「數位分身」,是一種藉由真實物體的即時數據(照片、數值),把現實世界的實體作品複製出虛擬的「雙胞胎」,以虛擬的場域來呈現實質環境的資訊應用,甚至可以模擬系統的運行狀態,並透過資料和演算法,提供使用者或決策者進行判讀或決策運用。觀看者可以通過「數位雙生」來「看到」藝術品的狀況與細微部分,甚至能與其互動:可以拉近視角來查看作品的細部情況,也可以拉遠視角來查看作品整體的視覺效果。因此「數位雙生」模型不僅能放置在數位平台上,讓觀看者能更自由自在地觀賞作品,甚至可以透過高倍數放大技術,為藝術品建立非入侵性、且全方位的數位身分認證。不僅如此,「數位雙生」可以結合區塊鏈上鏈技術,確保藝術品認證的公信力;此外,高倍數掃描影像還可以延伸應用在流行影視或是產業設計領域,具有多種應用功能,可以協助畫廊產業、藝術家、美術館、藝術銀行,以及收藏家等,進行數位化轉型,順利進入以用戶為核心的Web 3.0互聯網時代。



 



(圖說:江漢東 阿波羅畫廊)



(圖說:陳向迅 傳承藝術)



(圖說:向原藝術 卜滋)



(圖說左起: 世界夫人中華台北賽區執行主席孫妤舒、中佳電力董事胡寶莉、藝星藝術總經理王雪沼)





(NFG - 流行電通 - NeoFashionGo - www.neofashiongo.com)(CWNTP-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_TAIPEI

#數位雙生垂直整合應用特展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