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
2019年第27屆臺北國際書展於2月12日至17日在臺北世貿中心展覽館舉行,國家圖書館今年別出心裁,於世貿一館綜合書區B123展位以「從作者到讀者」為題,展出臺灣出版產業的世代風景與面貌。展場舉辦簡單隆重的開幕式暨暨出版產業文物捐贈儀式。洪範書店發行人葉步榮先生、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董事長、爾雅出版社創辦人暨知名作家柯菁華(隱地)先生、利百代公司侯震育總經理,及群傳媒公司龐文真執行長皆蒞臨現場,並分別捐贈珍貴出版相關文物史料予國家圖書館,如油印機、鋅版、活字印刷清樣.......等各式印刷機具與編印文物,由曾淑賢館長代表受贈及致贈感謝狀予各捐贈單位,以抒謝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先生及各界貴賓亦蒞臨出席觀禮。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於開幕式致詞時表示,第一屆臺北國際書展係於國家圖書館舉辦,為延續與書展盛宴深具意義的緣分,國圖每年皆參與臺北國際書展,並藉此呈現豐富的館藏資源。今年,適逢「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成立之際,國圖正積極著手籌設「臺灣出版產業博物館」,規劃以出版產業為軸心,完整蒐藏臺灣出版史料及文物,利用此次書展作為開展「臺灣出版產業博物館」計畫的序曲,希望能藉此重現臺灣出版產業歷程的完整風貌,以及出版界對於人類智慧傳承的貢獻。國圖身為出版產業生態的下游,肩負圖書文獻的典藏、保存及利用,過往本館積極徵集上游的名人作家手稿,而有關出版產業中游的編印文物及史料,則是目前欲深加著力之方向。藉由今日展覽的開幕式暨捐贈儀式,不僅要感謝慷慨捐贈所藏之珍貴文物予國圖的出版界人士,也希望出版界人士對本館籌畫建置的「臺灣出版產業博物館」能產生共鳴與認同,更需仰賴大家的鼎力相助,踴躍捐贈出版產業相關文物及史料予國家圖書館,以能共同攜手為當代文化大業的軌跡,留下值得緬懷及回顧的印痕。
洪範書店發行人葉步榮先生於致詞時表示,出版者需要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以及讀者閱讀的習慣,以不斷調整及變革出版的技術與流程,也因此這樣的逐步轉變的歷程若能被完整典藏保存下來,將深具意涵。而遠流出版王榮文董事長則盛讚國圖本次所規劃的展覽主題別具意義,觸及了過往圖書館較少著墨的出版產業之相關歷程,亦感嘆出版界有許多珍貴的物件史料迫於存放空間不足,只能忍痛捨棄,故建議國圖未來若徵集出版產業相關文物,應先廣納搜存,再從中揀選適合的主題及具故事性的物件,以系統性的方式予以典藏。群傳媒公司龐文真執行長亦對本次展覽給予高度讚揚,透過本展完美呈現台灣出版產業的縮影,對於未來國圖建置之「臺灣出版產業博物館」更深具期待。於捐贈儀式結束後,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與受邀貴賓一同開啟象徵「作者到讀者」核心精神的巨型書,自書扉中飄落的名言佳句紙片,代表著臺灣出版產業所傳承人類智識與文明的結晶,也成功為本次展覽揭開序幕。本次展區包含四大主軸區塊,分別為「作者」、「出版者」、「印者」以及「讀者」,除了介紹臺灣的出版產業經歷二百多年來,面對文化、語言、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動所造就出多樣貌的出版文化、技術及生態,現場將展示出版產業中各環節其具代表性的相關文物展品。從「作者」起始,展示詩人(余光中)、小說家(鍾肇政)、大眾文學(華嚴)、有聲書(司馬中原)、原住民文學(夏曼.藍波安)、漫畫(蔡志忠)等不同文體的作者手稿及其作品;接續由「出版者」的角度,以多媒體方式帶領讀者一窺從1800年代迄今的出版大事記;再透過鉛活字字盤、注音字銅模盤、活字印刷清樣、鋅版等展品,讓民眾瞭解「印者」從鉛活字到電腦化的印刷產業轉變;最後,藉由電子載具、AR、立體書等不同形式的出版品展示,呈現出版產業的終端受眾-「讀者」,其閱讀習慣的改變如何影響出版產業的革新。本次展位設計配合整體意象,於展場架設騰空流曳而下的12條鋼索,其代表12個月份,而於鋼索之上展開的各式書封內頁,如:代表常民生活的食譜、俠義經典的《笑傲江湖》、禁書重現的《柏楊選集》......等,則是呈現出臺灣出版產業內容多元的意象,並深刻圍繞於人們的日常。此外,展位現場也規劃了鉛字印刷活動體驗,活動時段為書展期間之上午10:30─11:30及下午14:00─16:00,每日提供不同經典名言字句,如:「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張愛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等雋永佳句,供現場民眾印製及收集,讓觀展民眾深刻親身感受文字的力度與溫度。亦期盼藉由此次展覽,以傳達臺灣出版產業與民眾生活的息息相關,不僅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文化與價值觀,並呼應本屆書展「讀書正好」的核心主軸。( NFG, www.NeoFashionGo.com )